自美國回來後,大熊的身體狀況就不穩定,先是感冒了一個星期,眼看著就要好轉了,卻在上週三清晨被救護車送進了醫院。
剛開始本以為只是普通的感冒,所以大熊就服用在美國買的感冒成藥,一週後情況好轉,看似痊癒的隔天喉嚨又開始發炎,為了避免長期吃同一種藥讓身體產生抗藥性,大熊去附近診所看了醫生,原因是輕微感冒。
兩天後的清晨,也就是上週三5點的時候大熊開始上吐下瀉,到了6點已臉色慘白、體力不支,正在苦思該怎麼帶大熊去醫院時,大熊已經自己打電話給119叫救護車。
救護人員一邊問診做紀錄一邊打探可能看診的醫院,在進急診室前,救護人員還再三地詢問了我們是否帶有1萬圓日幣作為保證金?!基本上在緊急情況下叫救護車是不需要費用的,所以一頭霧水的我們就這麼帶著疑惑被送進了醫院。
一開始只是簡單的看診、抽血及打葡萄糖點滴,詢問為何會上吐下瀉,醫生的回答是「還不知道,要做進一步的檢查」,於是我們就在急診室裡等檢查通知。9點護理人員通知我們要照X光,在那之前已先採得尿液檢體,掃描之後我們被通知大熊必須要入院觀察2-3天,於是被安排住進了單人病房。住院之後,護理人員告知醫院的規定、要大熊填寫個人隱私的同意書、說明病房的設施〈病房裡的電視要買電視卡,1000圓可以看10小時〉、並說等一下會有專人來說明入院手續等等。
過了一會兒,一位男士進來說明住院的手續及規定:
必須先給10萬圓的保證金,出院的時候會依住院的情況多退少補;
病房一晚的費用是1萬2千6百圓;
租一套睡衣一天400圓;需要2人的保證人等等,如果可能的話請儘快辦好住院手續。聽完之後,我跟大熊面面相覷,難怪救護車的救護人員再三地確認我們是否有足夠的金錢!!〈住院3天共花了8萬5千圓〉
之後護理人員又通知我們要做斷層掃描,到了1樓的檢查室又被通知要做心電圖,也採集了糞便的檢體,第二天又安排照胃鏡。這期間每3-4小時護理人員就會過來更換點滴及詢問一些症狀,並得知大熊可能是急性腸胃炎,所以住院後不准進食,醫院會視情況安排流質的食物。三天後恢復情況不錯,順利出院。
這個經驗讓我感到困惑不已的是「現在已經到了有錢才能看病的地步了嗎?」「若只是急性腸胃炎需要做斷層掃描、心電圖及照胃鏡嗎?」「除了血液檢查結果白血球指數過高及照胃鏡結果曾有過潰瘍之外,醫生難道不需要解釋為什麼需要做那麼多檢查?那些檢查的結果呢?」
從大熊父親開刀住院的經驗得知,並不是所有的醫院打從一開始就要求先付保證金,這家醫院比較特別。另外,我並不清楚日本國民健康保險的制度究竟是如何運作的,若以台灣全民健保的運作方式—患者負擔部分醫療費用,其餘由醫院向健保局申請,那麼這個例子很有可能以斷層掃描、心電圖等診斷向社會保險廳申請高額醫療補助,國民健康保險的財政如何維持平衡?相對於大都會的過度醫療化,最近新聞又再度報導的是偏遠地區醫療人力的不足〈日劇:小島醫生〉,一家有258床病房的公立醫院只有兩位住院醫生,遇到需要住院的病人因為人手不足,常請對方直接到大都會的醫院就醫,其中甚至有患者因此喪失了生命;也因為人手不足,偏遠地區醫院的醫生連續值班32小時已成常態,約有半數的醫生希望能辭去醫生這一個工作。目前除了東京、大阪等大都會地區之外,其餘地區皆面臨醫療人力不足的窘況。
此外,這次的就診經驗深深覺得患者本身的醫療意識很重要,整個就醫過程,只有我們單方面的給〈被看診〉而沒有得〈檢查結果〉,面對患者該有的知的權利,醫護人員都是在我們提問之後才給我們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—沒什麼大問題。身為外國人的我對於不同的就醫經驗自然敏感許多,許多場合因為不放心〈覺得奇怪〉常跟著進進出出或問東問西,護理人員或許不太喜歡我的在場,在做斷層掃描時一位護士看到我也在場,給了我一個「妳怎麼還在這裡」的表情。如果我們什麼都沒問,大概就這麼西哩呼嚕的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就出院了。
- May 28 Mon 2007 13:38
日本就診經驗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