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DSCF4456.JPG  

今天上中文家教,朋友問我「為什麼中文要一字一句說得這麼清楚?去台灣玩的時候,發現身邊每個人都說個不停」,

歪著頭想了一想「因為資訊給得不足,所以才拼了命說」,

「日本人則是能省略就省略,彼此心了就好」朋友補充。

「就是因為這樣,所以我才老跟大熊吵架」兩個生活背景完全不同的個人,一個遵守著「我不說你也了」的默契,硬是把嘴巴閉得緊緊的什麼也不說;一個則是呱啦呱啦說個不停,就怕對方不曉得自己在想什麼。於是,我這邊發出的電波完全暢通無比,甚至多到快把對方淹沒;對方則是靜悄悄一片什麼反應都沒有,像聲波打在一堵吸音牆上有去無回。所以一旦大熊心裡有什麼規劃,他也不會跟你說,即使說了也只是隻字片語,其餘的「你應該要知道」,「知道個鬼!!」我在心裏暗罵,又不是打從出娘胎就在一起的雙胞胎彼此心靈相通,即使相通有時也會有出差錯的時候,更何況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!!

上一篇所述靜岡行的吵架模式於焉產生。雖然颱風過境,但兩個人還是高高興興地計劃著周末趁著大熊出差順便到靜岡玩,結果他老爺在行前一刻決定租車、同時把周末採買行程提前也不跟我說,只在周五晚上7點多來電要我帶把傘到車站接人,「奇怪,下雨天明知我不會撐傘騎單車還要我去車站接人,難道是肚子痛?」這一陣子大熊老是喊肚子疼,看了醫生問他結果也不說,完全搞不清楚他的身體狀況。匆匆忙忙趕到車站,他只說「為什麼帶兩把傘?」「怕你忘了帶啊!以防萬一嘛,又沒有礙著你」說畢,他緊接著把腳踏車牽走丟下一句話「回去時call你,你要出來」「???」「是說你從OK回來後要我出來嗎?」心想那時的確東西很多需要人幫忙提,又為什麼要這麼趕一定要今晚去OK買,怎麼也想不通的我只聽到他回一句「OK」就走了。回家路上,一直煩惱要不要沖澡,因為地震後大熊很堅持出門後一定要沖澡,「既然他回來時還要再出門,那乾脆不要洗。可是不洗又會被他罵,還是洗好了」洗完出來就聽到電話鈴響,一看不得了已經打到第3通了,電話一接起來「你跑去哪?為什麼都不接電話」「洗澡啊!」「@#$%^...,現在給我出來」「可是我穿睡衣耶!」「@#$%...算了,算了」大熊用力掛上電話。開門一看,一台陌生的車停在屋前,遲疑了一會兒也顧不得形象,衝下去一看「大熊一個人在車裏」,頓時什麼都明白了,趕緊匆匆回家換好衣服。一上車大熊開始唉聲嘆氣數落我破壞他的計劃,老娘也不甘示弱大聲回擊,重點當然是「為什麼他不事先跟我說他的計劃?讓我有心理準備」,而他的回應則是不斷重提「為什麼你要帶兩把傘到車站」,一整個畫錯重點。

最後是彼此互讓一步,雖然互虧但都不是真心想刺傷對方,靜岡行還是順利成行,雖然下雨但已是地震後難得的放風時間,不需要擔心輻射、不需要戴口罩,心理壓力抒發了不少。未來的路還很長,而我又不是他肚子裏的蛔蟲,看來類似的事件將不斷上演,為了減少口角的嚴重程度,我也應該收斂起「一激就跳起來」的個性,來個四兩撥千金,對彼此都好。

猜想日本人彼此間之所以這麼有默契,跟他們行之如儀的日常生活搞不好有關係,按照日本年中行事,到了什麼季節該做什麼事吃什麼食物,絲毫沒有任何差錯的習慣看來,經年累月下來彼此還真的可以不說一句話光靠默契做事。但臺灣則是亂糟糟兼太過有彈性,沒有講清楚說明白誰也不曉得事情會怎麼發展,直到計劃執行前一刻都還有變更的可能性,因此養成了隨時聯絡、互通消息的習慣也說不定。沒有誰好誰壞,太過堅持己見只會對自己不利,要在日本這一社會生活還是要張大眼睛、掏淨耳朵,努力觀察。雖然我還做不到,或許依我這大剌剌的個性永遠做不到,但至少要把自己爆烈的個性磨得更圓滑一點,最新期許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janettw 的頭像
    djanettw

    雲淡風輕

    djane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