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年輕時曾暗暗計畫,如果老了身邊沒有伴的話,想跟幾個姊妹淘一起合住,就像影集「黃金女郎」一樣,幾個姊妹在生活上彼此照應、在心靈上相互扶持。隨著年紀漸增,姊妹們逐一步入家庭,這年老後的計畫也就沒有再提。

隨著少子高齡化,老年人的扶養問題漸漸浮上檯面,跟國外不同的是在台灣仍依賴個別家庭,像是子女、〈特別是〉媳婦的照料,將老邁的父母送進養老院根本是想都不敢想的事,不僅當事人內心愧疚,也會引來「不肖子孫」的罵名。「養兒防老」成了老一輩人一生努力的目標,傾全力培養兒子,讓他吃好穿好,就是希望老來也能得到兒子們的奉養〈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,因此被期待要去照顧夫家二老〉。隨著時代的遷移,現在年輕的一輩有多少人還會期盼「養兒防老」呢?還是趁年輕多攢些錢為自己的老後生活鋪路?

前陣子台灣邀請了日本的女性主義學者、也是「一個人老後〈おひとりさまの老後〉」的作者上野千鶴子來台演說,由於時間上的關係剛好錯過了。可就在幾天前看到社區佈告欄,區役所政策研究會定期的會內研修邀請的正是上野千鶴子教授,希望她來分享如何建立一個友善的社區,讓區內的老弱婦孺都能安心的生活。機不可失,鼓足了勇氣第一次參加區內政策性的活動。

活動進行先是報告區內的社會福利現狀,爾後才由上野教授分享老年照護的研究分析。中野區每隔一陣子就會有所謂的區報刊行,跟民眾報告區內近日議會開會情況、施行的政策及人口增減等數據〈日本地方政府在行政數據上掌握得不錯〉,14日當天的會內研習則另外提供了一項有趣的數據,中野區在東京都23區中結婚登記率佔前五名,但是生育率卻是敬陪末座,也就是說在中野區登記結婚的年輕人非常多,可是一旦懷孕就移居到其他區去了,原因可能是中野區的育兒政策不夠完善,導致年輕夫婦移居到鄰近福利更好的區,像是新宿區居住。除此之外,中野區的高齡化比率已高達20%〈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7%稱為高齡化社會,達14%為高齡社會,21%以上是超高齡社會〉,但區內相關的老年照護設施卻非常少。簡言之,區內的社會福利政策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。

那麼該如何著手進行改善呢?上野教授建議應該由當事人,也就是依區內老人各自的需求整合出具體的建議方案,在國家、市場、家族系統之外漸漸形成市民社會,也就是類似NPO的在宅照護體系來補足,她同時也提供NPO法人MOMO、COCO湘南台等設施為例,說明照護設施也可以有多種形式。最後補充在目前老年福利的政策上好像把老人送進安養院、養老院似乎就沒事了,這或許是最快速且最有效率的做法,但是對老人來說養老設施會是最好的選擇嗎?當身心障礙政策轉向「去設施化」的時候,為什麼老年福利政策卻反倒把老人給送進「設施」裡呢?若能充分利用在地的照護資源,在宅介護、在宅看護、在宅醫療三者相互補足,那麼就應該能在家裡安心的頤養天年才是。

會後討論有人提到目前區內的義工組織都有高齡化的現象,導致許多機構因為負責人年事過高不得不關閉,有沒有吸引年輕人加入義工的方法?上野教授指出經濟不景氣或許是個轉機,提高薪資水準、提供未來職業想像、及對照護工作的興趣會是可以加強的重點。但是就我的經驗,台灣的民間團體也是經營得很辛苦,財務普遍吃緊自然無法提供較好的薪資水準,導致人力流動率過高。提高薪資說來容易但做起來卻很不簡單。

養老設施、在宅服務,若是你會選擇哪一種呢?我想大部分人應該都不太喜歡那非常制式、像鳥籠一樣的養老設施吧!若可能的話,我還是想跟姊妹淘、志同道合者一起,即使不是住在一起也行,住在附近像社區一樣,既保有個人私密空間,又能彼此相互援助,若能這樣是最理想不過了!

 

【花絮】

會中上野教授提到她針對老年人做了份問卷調查,問說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老人,大部分人竟然回答「希望成為可愛的老婆婆〈かわいいおばあちゃん〉」,「天啊!成為『可愛的』女性〈かわいい女性〉、『可愛的』千金小姐〈かわいいお嬢さん〉還不夠嗎?竟然連老了都還要裝可愛,裝可愛才能博得同情、才有生存下去的理由,這社會究竟是怎麼了?」對上野教授的這一番話真是再同意也不過了,來到日本一直覺得很奇怪,不管女性年齡大小都喜歡被稱讚為「可愛」〈真的是喜歡嗎?還是不得不被迫接受?〉,在台灣「可愛」一詞用來形容小孩子、小動物,成年女性若還是被稱讚為可愛,那表示她稚氣未脫、缺少成年人該有的穩重風範。所以聽到「可愛」總覺得有點「違和感」,本以為是文化差異〈或許仍是啦!〉,但上野教授的一番話消除了我的疑惑。

又,談到身心障礙政策轉向「去設施化」時,愛成學園〈養護學校〉的老師提到養護設施其實有點像是監獄,而復建就是所謂的更生,只是監獄是有期徒刑,總有一天可以出獄,但養護設施是無期徒刑,一旦進去了就再也出不來,直到被社會漸漸淡忘。這樣的形容殘酷卻也一針見血,多少心酸是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的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jane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